logo
登錄
註冊
百億私募減少9家,降至80家,半夏投資等一批明星掉隊,是何原因?
最新數據顯示,當前百億證券私募數量爲80家,相比2024年底的89家減少9家。
百億私募數量進一步縮水。 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半夏投資、磐鬆資產等多家此前百億私募管理規模變更爲“50-100億元”之間。百億陣營悄然生變。財聯社記者從私募排排網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當前百億證券私募數量爲80家,相比2024年底的89家減少9家。 具體來看,上海保銀私募、磐鬆資產、歌斐諾寶、遠信投資、展弘投資、上海波克私募、寬遠資產、半夏投資、融葵投資、國壽城市發展產業投資等10傢俬募暫時退出百億私募陣營。 與此同時,量化私募海南圖靈私募則成爲2025年唯一一家新晉百億私募。 百億私募縮水至80家,這一數據較2023年底的104家,減少了24家,降幅達到23%。對於管理規模下降的原因,財聯社向有關私募管理人求證獲悉,原因有二: 一是淨值下降,導致規模縮水。去年924行情,不少私募淨值再創新高,而隨後的調整也讓不少私募淨值有所回撤,1月市場“倒春寒”明顯,影響了淨值; 二是年底資金回籠需求等原因導致客戶贖回。權益市場波動、短期業績波動、資產配置方案變化和客戶業績考覈週期等因素都會影響客戶的投資決策。此外,年底客戶用於自身財務規劃和資金週轉的贖回也較爲明顯。這一點,在磐鬆資產上較爲明顯。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儘管滑落百億陣營,但當前規模依然有90多億元,其中,客戶止盈資金回籠方面的贖回較多。 10傢俬募規模跌出百億陣營,1家新晉 當前百億證券私募數量爲80家,相比2024年底的89家減少9家,其中,上海保銀私募、磐鬆資產、歌斐諾寶、遠信投資、展弘投資、上海波克私募、寬遠資產、半夏投資、融葵投資、國壽城市發展產業投資等10傢俬募暫時退出百億私募陣營,海南圖靈私募則成爲新晉百億私募。 較2024年底相比,其中百億主觀私募減少6家,百億量化私募減少1家,“主觀+量化”減少2家。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80家百億私募中,百億量化私募爲32家,百億主觀私募爲40家,百億主觀+量化私募有7家。 其中,半夏投資、磐鬆資產是市場較爲熟知的私募管理人,此次退出百億私募陣營,引發了一定的關注。 半夏投資創始人爲李蓓,其向來以大膽發聲著稱,在去年底最新公開發聲中,她總結了過去一年的成績和經驗指出,儘管過去一年業績不理想,犯了一些錯誤。這是客觀事實,自己並未避諱。 但是站在現在,李蓓表示並不焦慮。認爲自己比兩年前的認知水平有比較大的提高,也看到了重要的拐點和機會,更深地理解了傳導機制,所以現在自己是淡定且踏實的狀態。相信未來幾年我的業績表現會變得更好。 磐鬆資產是今年出現的網紅私募,公司自2023年1月開始展業,曾經因多隻產品宣佈不收業績報酬等成功出圈,小盤風格受挫,量化中性策略業績在2月、4月乃至9月均遭遇較大回撤的時候,磐鬆總是獨立於行業之外。憑藉着低費率和過強的業績,磐鬆資產此前在直銷渠道就吸引了無數投資者,管理規模也是節節攀升,在2024年3月管理規模超過50億,到了同年7月就突破100億。 在此次跌出百億規模後,財聯社記者從公司方面獲悉,當前規模依然在90億元以上,權益市場波動、短期業績波動、資產配置方案變化和客戶業績考覈週期等因素都會影響客戶的投資決策。首先,年底客戶資金週轉贖回。其次,策略使然,磐鬆採取低頻系統性投資策略,主要預測未來一個月的股票回報,策略核心在於追求股票長期價值的發現,而非去捕捉短線交易機會,所以會出現短期的規模波動情況。 此外,針對量化產品的容量問題,磐鬆資產方面表示,過去一年,持續加大在數字化管理工具、人才梯隊建設以及策略迭代上的投入,確保管理效能與業務規模的動態適配。未來仍會堅持“長期主義”的價值觀,將管理規模的增長建立在投研、風控、服務能力同步提升的基礎上,而非單純追求數字擴張。需要強調的是,目前公司流動性管理充足,策略容量空間充裕,未來也將根據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科學規劃發展節奏。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圖靈私募新晉百億量化私募,也是2025年唯一一家晉升到百億的私募。創始人王亞民有豐富的海外量化經歷,曾在GMEX Group擔任衍生品設計顧問,並在摩根士丹利(倫敦)、瑞士信貸等機構任職,回國後曾在中量寶、象形資產、上海鳴熙資產等私募任職。 但斌減倉英偉達再受關注 1月A股遭遇“倒春寒”,私募管理人業績如何?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有業績展示的379只百億私募旗下產品,1月收益均值爲-0.97%。 其中124只產品實現正收益,佔比爲32.72%,來自於樂瑞資產、黑翼資產、博潤銀泰投資、阿巴馬私募、千象資產、盛泉恆元、明汯投資、進化論資產等在內的28家百億私募,其中收益在1%以內的有81只;收益在1%-1.99%的有33只;收益不低於2%的有10只,最高收益爲9.39%。 蟬聯兩年百億私募冠軍的但斌去年四季度調倉公佈,東方港灣分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最新提交了美股持倉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其美股持倉市值爲9.95億美元,約合72.7億元人民幣,上季度末爲9.69億美元,環比略有增長。 在個股變動上,東方港灣減持了第一大重倉股英偉達,減倉比例近三成,不過因槓桿原因,其在英偉達上的頭寸依然不低。在加倉方面,特斯拉加倉明顯,翻倍增持,在業內看來,但斌加倉特斯拉或是對特朗普贏得競選的“下注”。此外,東方港灣在2024年四季度還新進買入了臺積電等三隻個股。 知名私募看此輪科技行情 DeepSeek引發了國內外機構對中國科技股的價值重估。自春節假期結束後,市場經歷了6個交易日。整體而言,關鍵指數呈現拾級而上的態勢。春季攻勢進入佳境,知名私募管理人在2月的觀點中有對科技股的看好,也有對泡沫化的提醒。 中歐瑞博的吳偉志認爲,DeepSeek出來後,對中國企業不會錯過這一輪AI科技浪潮的信心大大增加了,他引用科技組投研人員的話說,“中國AI一下子天亮了!”在投資領域,他認爲,美國科技+中國製造是當今全球最有競爭力的兩個領域。也是做投資最值得重視的兩個領域。 同時,隨着美股成爲不少人的信仰,他認爲,2024年底美國科技股似乎有一點像2021年初中國的那一批覈心資產,公司可能都還是好公司,但是後來幾年收益率顯著跑輸,問題可能還是出在估值上。在今年做多中國優質資產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源樂晟資產也在最新月度策略中指出,今年隨着國內大模型的進步,尤其是DeepSeek實力破圈,引發產業界羣情興奮,國內的應用會加快落地。維持年度策略中的相關判斷,AI及落地會持續成爲市場熱點。隨着中美AI競爭起跑線被快速拉近,過去缺失的環節被補齊,商業化過程被加快。 夏俊傑在仁橋資產2月觀點中提出“只是一場AI的獨舞嗎?”的疑問,他表示,長假期間,DeepSeek R1的橫空出世把對AI的討論推向了新的高度,無數種事實和觀點如雪片般飛來,我們能感受到網絡或流量背後情緒的劇烈跳動,但AI畢竟不是全部,仍然需要冷靜客觀地感知世界的變化。 夏俊傑提醒投資者,AI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何時乃至何種方式實現AGI仍無法預知,但股票市場的熱度早已向着泡沫化的方向演繹,貌似這是一場AI的“獨舞”。 本文轉自“財聯社”,GMTEight編輯:劉璇。
賴柏盛加入科勒資本 擔任亞太區私人財富分銷負責人
主動管理基金又行了?再次跑贏被動指數,這一次有什麼不同?